祁滕表示,長期看好新能源的投資機會。
近兩年市場中,科技和新能源板塊表現最為搶眼。尤其是新能源板塊,在經過了年初4個月的一波大調整后,直接迎來反轉行情,進入8月份,新能源賽道繼續走強,無論是光伏、風電還是儲能板塊都表現得如火如荼。
近日,銀柿財經記者采訪到了恒生前?;饳嘁嫱顿Y總監祁滕。理工科班出身、實業工作經歷、券商及私募等工作經驗,讓祁滕在新能源、高端制造、TMT等處于成長周期的“大科技”行業中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研究經驗。
嘉賓簡歷:祁滕,工學碩士,現任恒生前?;饳嘁嫱顿Y總監。曾任恒生前?;饘敉顿Y部總經理兼投資經理、英大證券證券投資部總經理、華泰證券總部自營投資部投資經理、盈峰資本股票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及基金經理助理。2022年3月24日起擔任恒生前海滬港深新興產業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恒生前海消費升級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22年7月27日起擔任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銀柿財經:祁總好,從履歷看,您有豐富的從業經歷,這對您的投研體系有什么影響?
祁滕:在進入金融業以前,我是一名輕軌項目的工程師,和傳統的畢業就進入機構做研究的路徑不一樣,我初期還會思考,在投研上會不會相比別人耽誤了兩年。后來發現,這段經歷給我的投資上做了很多積淀,理工科背景和實業做技術管理的工作經歷,讓我在科技制造領域的投資具有更深刻和真切的理解,在很多問題上為我提供了不同視角,比如很多上市公司光從財務數據很難看出優秀與否,而在實業里從事過技術、管理過項目就會感受更真實一些。
之后,我在華泰證券和盈峰資本開始從事研究和投資工作,領導前輩言傳身教的一些優秀且完整的投研體系為我現在個人的投研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由此更加了解如何深入到產業里去做研究。好比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僅僅是鍵盤上的6個代碼,但背后可能要花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做深入研究和跟蹤,如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關系、企業基因、管理層背景等,要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才能形成最后的投資結論。
銀柿財經:若用言簡意賅的語言總結您的投資理念,您認為是什么?
祁滕:我認為我是以絕對收益目標為導向,基本面研究為基礎的穩健投資者。信奉價值投資,我會做大量的調研走訪和產業研究,在做每一筆下單之前,我都會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從行業上,我會在大賽道內,尋找專注的公司,等待它實現0到1的突破,來賺1到10的錢。
一般來說,我會先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來判斷和選擇景氣度較高的行業,從宏觀經濟數據層面、行業層面、各個公司層面、財務數據層面四個維度交叉驗證,得出相對比較準確的宏觀判斷;再按照行業的景氣度,選出景氣處于上升周期的行業。
銀柿財經:您在做投資時,配置上有什么偏好?
祁滕:行業配置上,因為我本碩學歷都是與制造業相關,而且也擁有多年在制造業工作的經歷,在證券行業從業之后我在新能源、高端制造、TMT等研究方向上積累了豐富投資研究經驗,所以我對大科技的成長行業有著明顯的配置偏好。
在市場不存在系統性風險時,我會相對淡化擇時,基金股票倉位長期保持在相對高的水平。在看好行業投資機會時,我也會敢于在行業層面進行重倉集中配置。
從風格看,我是偏右側交易的,強化選股,弱化擇時,重視持股的穩定性,偏好長期持有的風格。同時也會果斷進行止盈止損操作,力求提升投資勝率。
銀柿財經:您一般是怎么選股的?
祁滕:我們觀察到,A股市場從2020年以來呈現較為極致的結構化特征,部分熱門板塊在這兩三年反復炒作,而一些板塊甚至幾年都沒有出現趨勢性的機會,主要原因還是與目前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現狀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行業景氣度。
所以在篩選個股上,我會首先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來判斷和選擇景氣度較高的行業,按照行業的景氣度,選出景氣處于上升周期、未來成長空間大的主導行業。
然后在景氣行業里,我會重點關注那些經歷過歷史驗證的可靠公司,這些公司一般具有幾個特征:1)公司管理層戰略眼光及治理能力出色;2)企業文化以及過往戰略布局符合行業發展趨勢;3)經營業績能夠兌現管理層制定的業績目標和承諾;4)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夠引發行業的技術替代。不同行業的牛股特性不同,在制造業和科技行業,一般牛股和超級成長股都是多年在一個領域或一套底層技術上不斷研發積累、不斷創新所造就的。
最后,我們也會關注估值水平,選擇估值具備吸引力或相對合理的公司,以構建一定的安全邊際。在真正確定標的買入之前,我都會做大量調研走訪和產業研究,每一筆交易背后,都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做支撐。
另外,我們也會通過自下而上的方法,去挖掘一些可能并不在熱門賽道內,但公司質地優良,具備通過新產品的投放、產能的擴張等方面不斷努力達到ROE提升的好公司,從過往經驗來看,這些公司普遍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超額收益。
銀柿財經:目前階段,您看好哪些行業,關注哪些投資方向?
祁滕:我們看好的投資主線主要有三個:一是以新能源為主的未來新型能源結構建設帶來的投資機會;二是國產替代趨勢下,各行業中高端材料、高端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投資機會;三是智能駕駛領域的投資機會。
首先新能源行業我們是會重點關注和布局的。從俄烏沖突來看,其對歐洲國家經濟沖擊很大,最大的沖擊之一就是能源沖擊。歐洲國家表示要用5年時間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大部分也是依賴進口的。除了雙碳、減排、綠色的這些副效應,能源更多承擔著安全、自主、升級的責任。俄烏沖突之后,新能源行業的確定性和成長性被強化。國家近期也有很多關于發展新能源的表態。能源獨立是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對我國來說,能源和科技的自主可控都非常重要。所以未來國家的新能源體系建設將會加快,而新能源滲透率的提升,主要體現在電能的產生和應用兩個維度。在發電端,新能源發電未來占比有望超過一半,光伏、風電、核電、氫能都是具備長期投資機會的。
其次,國產替代是我們重要的選股方向,中國制造必將從低成本競爭向高附加值轉變。這個轉變在當下國際形勢下,會產生很多國產替代帶來的投資機會。如半導體、電子元器件、高端機床等諸多領域的行業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都是我們重點研究和布局的方向。我們看好未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并會順應時代發展,緊跟技術進步,享受這個時代的紅利。
最后在智能化趨勢下,我們重點看好車輛的智能化。本輪汽車電動化浪潮在降低造車門檻的同時,也重塑了全球汽車產業鏈,新勢力、科技互聯網企業產業鏈地位前移,智能化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我們認為,2022年是本輪全球汽車百年變革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時點,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未來智能駕駛有望復制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變革的超級行情,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車載鏡頭、車載連接器、智能算法、芯片等領域蘊藏著很多投資機會。
銀柿財經: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未來的發展趨勢?或者說,您認為新能源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是什么?
祁滕:過去兩年,新能源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光風兩個賽道,特別是行業放量帶來的漲價環節。
未來,推動新能源滲透率提升的本質是,技術變革帶來的成本下降,或者說是性價比提升。我們已經看到光伏和陸上風電上網平價的實現,未來可以看到海上風電的平價、風光制氫的推廣、風光配儲的平價等。要實現這一系列的平價,一方面需要靠原材料價格中樞的下行,更重要的是技術的進步。用電端,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我們看到,疫情的干擾,碳酸鋰漲價推動下終端車企的提價,這些不利因素都沒能阻止新能源車的熱賣,而這種火爆的銷量是在多個品牌、多款車型普遍存在的。這些都是靠技術進步才實現的。
光伏和鋰電的技術進步,有兩個方向,一是材料體系的變化,二是結構體系的改變。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疊加鈣鈦礦涂層的新型光伏組件,效率超過30%是可以實現的。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正極、負極、電解液、添加劑和電池結構等的變革,快充、換電和氫能等多種形式的推廣,讓新能源車在各種應用場景下都可以擺脫里程焦慮。
風電方面,海上風電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風電降本的路徑有別于光伏和鋰電,更多是靠風機大型化帶來的單MW制造成本的下降,以及風機發電效率提升帶來的全生命周期發電成本的下降,這些主要靠機械結構設計的優化。
銀柿財經:在很多人看來,您說的這些鋰電公司很多經過了一輪一輪的炒作,估值會不會高了一些?您怎么看待這些?
祁滕:新能源行業有些公司目前是比較擁擠的,估值也相對較高,但我們也不排除有些公司可以通過未來持續的高成長來消化估值,這個就需要我們通過調研仔細甄別。
我覺得投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估值是偏藝術的部分,估值的高與低并不是孤立的、靜態的。很多公司目前百倍PE可能不一定高,因為其可以用持續高增長來消化,很多公司現在15倍也不一定低,可能明年就20倍了,這就是估值陷阱。
總結起來看,我們在進行成長股投資時,會注重趨勢投資,重點關注市值空間,相對淡化PE,當行業景氣趨勢出現拐點向下時,會及時賣出以規避業績和估值戴維斯雙殺風險。
銀柿財經:最后問一個偏宏觀的問題,您怎么看目前的經濟和市場情況?
祁滕:從宏觀來看,在流動性整體寬松的大環境下,風險偏好有望持續修復。雖然疫情還未終結,但消費也有望向疫情前的正常狀態逐步收斂和修復。預計我國CPI會緩慢上行,但是整體水平仍然是全世界最溫和的。
出口方面,當前其他新興經濟體還未形成對我國產業鏈轉移替代的強大能力,疫情沖擊過后,預計外需仍會一定程度拉動我國凈出口增長。但是在海外逐步進入滯漲環境下,外需降溫可能會拖累出口增速下降。在海外存在滯漲或衰退可能性的背景下,我們要重點關注內生增長確定性較高的領域,未來結構性行情的投資機會也會集中在這些領域里面。
從市場來看,我們并不認為市場將因為經濟不及預期而進入下行通道,雖然7月份的社融數據低于預期,經濟支柱產業房地產行業遇冷,但我們的M2增速依舊保持強勁,市場上并不缺錢,只是信心有待進一步提升。剩余流動性的泛濫會支持結構性的機會頻繁出現。此外我們看好未來仍將會有大量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發布,進一步推升經濟增長。